選校還需理性篩選
一邊是國內學校激烈的生源爭奪,一邊卻是每年數以萬計的中國孩子奔赴海外中小學留學的壯觀景象。盡管低齡留學熱潮勢頭減弱,但絕對數字依舊在上升。據美國寄宿學校協會(TABS)統計,其會員學校中2011學年注冊的學生中已有27%來自中國,以現在3萬之眾的赴美高、中、小留學生數字來看,這一比例只會更高。學生數量的增多從另外一個側面來看,并不是一種可喜的現象,因為隨之而來的就是逐年增多的低齡留學的失敗案例。直接在海外接受中小學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孩子對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感作用固然明顯,但同時,對于親子關系來講,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過早去海外留學或多或少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且過早放棄中文,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也必然產生障礙。所以很多家長開始重新思考,少小離家去追求別人的教育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的孩子。也許采取穩(wěn)健的方針,做好必要的準備再出發(fā)更科學,于是一個新的領域——國際學校成為了當下的大熱門。它們當中有的只招收外籍學生,有些只招收中國學生,有的學校擁有多達上百位外教,有的學校的外教屈指可數,可這些學校都被納入國際學校的范疇,這就很值得研究了。
筆者在跟家長聊天的時候經常會說,如今在北京市區(qū)想找一所具備全球認可的國際課程項目,同時外籍學生比例高,而且還具備優(yōu)秀中外教以及奢華校園的全能型國際學校幾乎不可能。很多準備申請國際學校的家庭,除了上述要求以外,還強調這個學校學生的家長要么必須是駐華外交官,要么是跨國外企高管,甚至還期望這個學校學費必須低廉。這等學校,也許只有“烏托邦”能幫你實現。
關注國際學校課程設置
在選校的時候,筆者還是希望家長能夠理性篩選。首先要看招生對象,如果孩子是中國護照,或者子女持有外籍護照而家長是中國公民的。那么數量龐大,僅錄取外籍人員子女,并要求一方家長持有中國工作簽證的國際學??梢灾苯舆^濾掉;其次還要看招生的年級,如果學生是小學和初中,那么只錄取應屆中考生的公立學校出國班和國際課程班都可以直接忽略;除此以外,家長還要關注地理位置和學雜費收取的數量范圍,“家近是一寶”這個傳統的擇校原則似乎現在很少被提及了,我們的教育政策鼓勵就近入學也正在于此。從實際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國際學校都地處遠郊區(qū)縣,上下學路途、周邊社區(qū)安全性、接送問題、舉家搬遷所帶來的家長通勤問題、換房租房的成本等等都需要考慮和進行篩選,而國際課程學校的學雜費區(qū)間從每年10余萬到近40萬不等,選擇自己家庭經濟承受能力范圍內的學費區(qū)間是必須要考量的。后一點,也是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注課程項目,學生到學校究竟來學什么,不管對于辦學者還是學生家庭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高大上的教育理念是不是真能落到實地不好說,高端設施是不是每天對學生開放而帶給孩子們快樂也不一定。課程項目相對可以算是國際學校實在的部分,根據近幾年網絡搜索引擎的數據顯示,“國際學校課程設置”的搜索量超越“學費”和“生源”,躍居第一位。
說起國際學校課程,大致可以分為英語特色課程,即傳統教育學科+英語特色的外國語學?;螂p語學校的課程;海外本土課程引進,即隸屬某一特定國家或地區(qū)的課程,比如常見的美國加州課程、西澳課程、加拿大BC省課程,隸屬英聯邦的A-level、美國的AP項目等等;不隸屬于任一特定國家的全球化課程,如IB課程;中國學校自主研發(fā)的國際化課程體系,如圍繞ACT、SAT考試的課程等等。
選擇課程需要結合孩子的年齡段、留學目的地、家庭未來規(guī)劃認真考慮。給孩子好的教育是所有家長的追求,很負責任的說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學校,擇校之前先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關于國際學校擇校,還有一點是家長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國際學校擇校是個典型的雙向選擇。從當下的數據看,進入品牌型國際學校的難度并不比當年申請公立牛校的難度低,因此選擇學校時也要結合自己的學業(yè)水準和英語能力進行決策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