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行“末位淘汰制”,弄得人人自危
所謂末位淘汰制,簡單的理解就是按照將任課老師所教學生考試成績高低排隊比較,后確定末尾者,予以淘汰。淘汰出局的教師要么被調往其他單位,要么被安排停職進修。說白了,末位淘汰制的矛頭直指那些業(yè)務能力較弱的教師。這種簡單的做法不但給被淘汰的教師造成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而且加劇了其他教師的緊張情緒,弄得人人自危。
末位淘汰制原意是通過對因為怠慢工作而業(yè)績落后的教師進行懲處,形成人人爭先的局面,從而激發(fā)教師的內在潛能,促進整體工作提高質量。但是,目前教育界對此說法不一,這方面的理論探索還不成熟,因而管理者難免出現(xiàn)理解上的偏差。當然,我們應當肯定末位淘汰制有其積極的一面,應當是教師業(yè)績考評體系中一項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關鍵在于管理者如何選擇它的價值取向,如何科學操作以降低它的負面效應。那種把人一棍子打死的做法是不足取的。管理者要換一個位置考慮一下,假如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你也如法炮制,你是否有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呢?
推行末位淘汰制,首先要根據(jù)教師的教齡、職稱、專業(yè)與崗位等因素,建立全面科學的教師業(yè)績評價體系。第二,要采取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的綜合考評方法,盡可能公平、公正、客觀地反應教師的工作業(yè)績,爭取絕大多教師對考評結果的認可。第三,在考評結果的處理上,特別在對待業(yè)績末尾的教師,要堅持“區(qū)別情況,提高為先,幫助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做到合理合法,使人心悅誠服。當然,個別實在難以勝任教育教學的教師,應當淘汰的必須淘汰,可以安排到適合他們的崗位上工作。
二、實施“密集戰(zhàn)術”,教師不堪重負
以教學為中心全面安排各項工作是學校管理的基本規(guī)律。提高教學質量是一個螺旋式緩慢攀升的過程,忌諱的是集中突擊,揠苗助長。
有的管理者基于在短時間內提高質量的想法,通常實施加重師生負擔的“密集戰(zhàn)術”,以圖“高投入高回報”,到頭來欲速則不達。師生始終忙于工作學習,毫無樂趣可言。